清平樂問答
問:《清平樂》的作者是誰?
答:清平樂的作者是元好問
問:清平樂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清平樂是金代的作品
問:清平樂是什么體裁?
答:詞
問:離腸宛轉(zhuǎn)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離腸宛轉(zhuǎn) 出自 金代元好問的《清平樂》
問:離腸宛轉(zhuǎn)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離腸宛轉(zhuǎn) 的下一句是 瘦覺妝痕淺。
問:出自元好問的名句有哪些?
答:元好問名句大全
清平樂賞析
首先是觀察點的選擇運用。詞的開頭兩句,交代抒情主人公的身份,點明相思題旨。我們可以看到孤獨寂寞的女主人公,慵倦無聊,形容憔悴。以下的描寫,全以女主人公為觀察點,用電影術(shù)語說就是“主觀鏡頭 ”。 這個女子看著飛去飛來軟語呢喃的燕子,心中不禁發(fā)出癡想:它們會知道郎君的行蹤嗎?”下片由室內(nèi)轉(zhuǎn)向室外,隔著簾幕,看到珊珊的小雨,細細的語絲,織成一片迷惘的愁緒。海棠花在雨中寂寞地開著,水珠晶瑩如淚光。遠處傳來杜鵑的啼叫,循聲望去,不見郎蹤,只有平林外的一抹青山,籠罩在茫茫煙雨之中。這種主觀的觀察點,如同一根潛隱的情絲,把一個個意象連成一體,讀者次第讀來,會不自覺地移就主人公,更直接也更深切地感受到那孤獨冷清的心理氛圍。
其次,是即景傳情。這首詞除開頭一句外,幾乎全是寫景 。然而由于主觀鏡頭的運用,以“我”觀物,故景物皆著女主人公之情緒色彩。暮春微雨,孤獨庭院,是婉約詞的典型意境。一個年輕的女子,獨處閨房,其心情是可想而知的。那成雙的燕子飛來飛去,更襯托出她的孤獨與凄涼。杜宇就是杜鵑,這是歷來詞人傾注情感最多的一種生靈,因為關(guān)于它有那美麗傷感的傳說,因為它那悲切的啼叫,也因為它總是出現(xiàn)在花事凋零的暮春時節(jié)。作者利用這些積淀著特定情感的審美意象,使相思之情,見于言外。
這首詞的特色,還在于文心的細膩,這和所要表現(xiàn)的細膩的情思是相應(yīng)的 。女主人公因相思而消瘦,容光頓減,鉛華蓋不住黯然之色,故曰:“瘦覺妝痕淺。”聽燕子呢喃而想問訊郎君行蹤,飛足以見出女子的一片癡情。結(jié)尾一句,“樹頭無數(shù)青山,”顯然是樓上遠眺之景。作者空間意識的準(zhǔn)確把握,使讀者如臨其境,增強了真切感。
凡大作家都不止一副筆墨。元好問生長云朔,其天稟本多豪健英杰之氣,發(fā)而為詞,清雄沉郁,風(fēng)格逼近蘇東坡、辛棄疾。但他也有一些寫兒女柔情的小詞,風(fēng)態(tài)綽約,楚楚可人。這首詞就是一個例子。
- 寄抱拙割席坐春風(fēng),清談滋味濃。齊門聽鼓瑟,長樂憶聞鐘。道等千多重,詩輕萬戶封。梅花今在望,載酒幾時重。
- 熙寧以后祀高禖六首昔帝高辛,先禖筆祀。爰揆仲陽,式祈嘉祉。陳之科牲,授以弓矢。敷祐皇宗,施于孫子。
- 梅坡淺水低坡幾樹苔,冷光搖動玉塵埃。橫斜直似安排得,古怪多應(yīng)的損來。潔白要須侵夜看,飄零卻是被春催。閒來立斷清風(fēng)影,一片飛香落酒杯。
- 和子瞻監(jiān)試舉人登科歲云徂,舊學(xué)日將落。外遭饑寒侵,內(nèi)苦憂患鑠。傳家足墳史,遺說本精約。群言久紛蕩,開卷每驚矍。居官忝庠序,授業(yè)止干龠。朝廷發(fā)新令,長短棄前彟。緣飾小學(xué)家,睥睨前王作。聲形一分解,道義因附托。安行厭衢路,強挽就縻縛??v橫施口鼻,爛熳涂丹堊。強辯忽橫流,漂蕩終安泊。憶惟法初傳,欲講面先怍。新科勸多士,從者盡高爵。徘徊始未信,炫誘終難卻。嗟哉守愚鈍,幾不被譏謔。獨醒慚餔糟,未信恥輕諾。敢言折鋒芒,但自保城郭。有司顧未知,選試謬西洛。群儒誰號令,新語競投削。雖云心所安,恐異時量度。詭遇便巧射,晚嫁由拙妁。誰能力春耕,忍饑待秋獲。聞兄職在監(jiān),考較筆仍閣??s手看傍人,此意殊未惡。
- 有為予言烏龍高嶮不可到處有僧巖居不知其年嶮絕無微徑,淙潺有細流。寒巖依作屋,墮毳拾為裘。木客求相識,毛人約共游。百年如一瞬,塵世幾公侯。
- 瓜洲驛重送梁郎中赴吉州渺渺云山去幾重,依依獨聽廣陵鐘。明朝借問南來客,五馬雙旌何處逢。
- 挽李丈然明眼看流輩上青云,拂袖歸來晝掩門。心計豈容生事拙,時名長與故山存。不妨開徑栽花卉,政復(fù)藏書遺子孫。八十光陰無可恨,聊歌楚些為招魂。
- 杞梁墓一叫長城萬仞摧,杞梁遺骨逐妻回。南鄰北里皆孀婦,誰解堅心繼此來。
- 出宮人二首閑吹玉殿昭華管,醉折梨園縹蒂花。十年一夢歸人世,絳縷猶封系臂紗。平陽拊背穿馳道,銅雀分香下璧門。幾向綴珠深殿里,妒拋羞態(tài)臥黃昏。
- 讀罪已詔亂起吾降日,吾將強仕年。中原仍夢里,南紀(jì)且愁邊。陛下非常主,群公莫自賢。金臺尚未筑,乃至羨強燕。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