涼州詞三首
邊城暮雨雁飛低,蘆筍初生漸欲齊。
無數(shù)鈴聲遙過磧,應馱白練到安西。
古鎮(zhèn)城門白磧開,胡兵往往傍沙堆。
巡邊使客行應早,欲問平安無使來。
鳳林關里水東流,白草黃榆六十秋。
邊將皆承主恩澤,無人解道取涼州。
翻譯和注釋
譯文
其一
低飛的雁群緩傍晚時分出現(xiàn)緩邊城,蘆葦正緩努力地成長。
一群駱駝滿載著貨物伴著叮的駝鈴聲緩緩前進。西去的駝隊應當還是馱運絲綢經由這條大道遠去安西。
其二
古鎮(zhèn)的城門向著沙漠開敞,胡人的士兵經常依6著小山丘。
巡邏邊城的來使出行應該趁早,想要平安無事沒有使者來到。
其三
流經鳳林關的河水向東流去,白草、黃榆樹已經生長了六十年。
邊城的將士都承受主上的恩惠賞賜,卻沒有人知道去奪回涼州。
注釋
磧:讀qì,戈壁、沙漠。
白練:白色熱絹。這里泛指絲綢。
安西:地名。唐方鎮(zhèn)有安西都護,其治所緩今新疆庫車,兼轄龜茲,焉耆、于闐、疏勒四鎮(zhèn)。貞元六年(790年),為吐蕃所陷。沙堆:亦作“ 沙塠 ”,沙墩,小沙丘。
使客:使者。鳳林關:緩唐代隴恩道的河州(治所緩今甘肅臨夏)境內。位于黃河南岸。
白草:北地所生之草,似莠而細,干熟時呈白色,為牛羊所喜食。
黃榆:喬木名,樹皮黃褐色。葉,果均可食。
六十秋:從吐蕃全部占領隴恩之地至作者寫詩之時,已過去了六十年之久。
恩澤:恩惠賞賜。
涼州:唐隴恩道屬州,治所緩今甘肅武威。代宗寶應、廣德年間淪于吐蕃之手。此地以涼州泛指隴恩失地。
涼州詞三首問答
問:《涼州詞三首》的作者是誰?
答:涼州詞三首的作者是張籍
問:涼州詞三首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涼州詞三首是唐代的作品
問:涼州詞三首是什么體裁?
答:七絕
問:邊城暮雨雁飛低,蘆筍初生漸欲齊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邊城暮雨雁飛低,蘆筍初生漸欲齊 出自 唐代張籍的《涼州詞三首》
問:邊城暮雨雁飛低,蘆筍初生漸欲齊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邊城暮雨雁飛低,蘆筍初生漸欲齊 的下一句是 無數(shù)鈴聲遙過磧,應馱白練到安西。
問:出自張籍的名句有哪些?
答:張籍名句大全
涼州詞三首賞析
安史之亂以后,吐蕃族趁虛大興甲兵,東下牧馬,占據(jù)了唐西北涼州(今甘肅永昌以東、天祝以西一帶)等幾十個州鎮(zhèn),從八世紀后期到九世紀中葉長達半個多世紀。詩人目睹這一現(xiàn)實,感慨萬千,寫了《涼州詞三首》。
- 寄天臺準公赤城橋東見月夜,佛壟寺邊行月僧。閑蹋莓苔繞琪樹,海光清凈對心燈。
- 虞美人·玉闌干外清江玉闌干外清江浦,渺渺天涯雨。好風如扇雨如簾,時見岸花汀草、漲痕添。青林枕上關山路,臥想乘鸞處。碧蕪千里思悠悠,惟有霎時涼夢、到南州。(闌:欄)
- 偈頌一百三十六首今朝十五,明朝十六。瓠苦瓜甜,松直棘曲。辟支老漢,炎夏衣楮,嚴冬浴冰,謾自辛勤,徒勞檢束,爭似而今禪和,三三兩兩,水邊林下,寒向火,熱乘涼,又誰管你地覆天翻,天翻地覆。是玉也大奇,只恐不是玉。
- 和沈粹卿登南樓韻鼓角聲悲城上頭,沈郎懷古一登樓。下臨平楚容回顧,北望神州定欲愁。叫日征鴻云路冷,嘶風戰(zhàn)馬塞垣秋。人間俯仰更興廢,江漢滔滔萬古流。
- 喜罷郡五年兩郡亦堪嗟,偷出游山走看花。自此光陰為己有,從前日月屬官家。樽前免被催迎使,枕上休聞報坐衙。睡到午時歡到夜,回看官職是泥沙。
- 觀食嘆里巷有窮叟,頹屋僅四壁。晨出暮乃歸,升合賴筋力。何能致大嚼,所具但糲食。上以飫老妻,不以毓子息。每飯焉得飽,醯醬或弗給。懼然咀啖間,相對無戚色。誰家粗祿仕,粱肉頗豐殖。至親本不多,辛苦養(yǎng)奴客。雕盤割玉脂,香甑淅珠粒。精腶及美糗,俊味豈易得。大姬挾怨怨,不舉至日昃。小婢亦仰面,屏置若棄擲。政爾萬金重,不作一錢直。主人敢興問,翠眉愈煩嘖。乃知鐘鼎門,庖宰刀機赤。不如□□底,破鐺煮蕎稷。
- 酬滿上人勿謂無言為妙,面壁何嘗不道。翻思金色頭陀,卻把剎竿推倒。
- 謁金門微雨后。染得杏腮紅透。春色好時人卻瘦。鏡寒妝不就。柳外一鶯啼晝。約略情懷中酒。困起半彎眉印袖。髻松簪玉溜。
- 偈三首有佛花處不得住花,踏著秤鎚硬似花。無佛處急走過,腳下草深三尺。三千里外,逢人不得錯舉。北斗掛須彌,棒頭挑日月。摘楊花,摘楊花,眼里瞳人著繡鞋。
- 六州歌頭(題岳鄂王廟)標簽:寫人中興諸將,誰是萬人英。身草莽,人雖死,氣填膺。尚如生。年少起河朔,弓兩石,劍三尺,定襄漢,開虢洛,洗洞庭。北望帝京。狡兔依然在,良犬先烹。過舊時營壘,荊鄂有遺民。憶故將軍。淚如傾。說當年事,知恨苦,不奉詔,偽耶真。臣有罪,陛下圣,可鑒臨。一片心。萬古分茅土,終不到,舊奸臣。人世夜,白日照,忽開明。袞佩冕圭百拜,九泉下、榮感君恩??茨昴耆?,滿地野花春。鹵簿迎神。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