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趙日巖《游黃山留題》:
半空嵐翠滴樓臺(tái),物象冥搜入翦裁。
云散峭峰殊華岳,仙留靈跡勝天臺(tái)。
丹砂水暖巖前涌,紫術(shù)花香洞口開。
為問神仙住何處,寄詩還許到蓬萊。
注釋參考
云散
云散 (yúnsàn) 像天空的云那樣四處散開。比喻曾經(jīng)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各個(gè)地方 disappear 舊友云散華岳
同“ 華岳 ”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河水四》:“ 華岳 本一山當(dāng) 河 , 河 水過而曲行, 河 神巨靈,手盪腳蹋,開而為兩,今掌足之跡仍存?!眳⒁姟?華岳 ”。
高大的山。《禮記·中庸》:“今夫地一撮土之多,及其廣厚,載華岳而不重,振河海而不洩,萬物載焉?!?陸德明 釋文:“華岳,戶化、戶瓜二反。本亦作‘山岳’?!?朱熹 集注:“華、藏,并去聲?!?/p>
指西岳 華山 。 晉 郭璞 《山海經(jīng)圖贊·華山》:“ 華岳 靈峻,削成四方,爰有神女,是挹玉漿?!?/p>
靈跡
亦作“ 靈跡 ”。亦作“ 靈蹟 ”。1.指帝王的德政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蕭上銅鐘芝草眾瑞表》:“臣以祥緯雜沓,星燭波運(yùn)。斯乃靈跡深覃,睿衷夐感。理應(yīng)寫順,祗無涵祕(mì)?!?/p>
(2).神明的功績(jī)。 北周 庾信 《周祀方澤歌·昭夏》:“敢以敬恭,陳之玉帛。德包含養(yǎng),功藏靈跡?!?/p>
(3).神靈的遺跡;圣賢的事跡。 唐 李白 《古風(fēng)》之四三:“ 瑤水 聞遺歌,玉杯竟空言。靈跡成蔓草,徒悲千載魂。” 清 侯方域 《新遷顏魯公碑記》:“而際世不辰,靈蹟多淹。”
(4).引申為奇跡。 沙汀 《記賀龍》二七:“ 賀龍 同志回到屋里,依舊帶著那種因?yàn)楦械娇湟鴣淼挠淇?,而且仿佛談?wù)f一種靈跡?!?/p>
(5).神明顯靈的事跡。 清 薛福成 《庸盦筆記·述異·武員唐突河神》:“噫!宇宙間靈跡照然者,莫如河神。彼武人粗鹵,不知敬畏,幸而未降之罰,乃著異於俄頃之間,以示薄懲,神顧可慢乎哉?”
(6).謂墨寶。 明 高啟 《題黃大癡天池石壁圖》詩:“奈何靈蹟久閟藏,荒竹滿野啼猩猩。”
見“ 靈跡 ”。
天臺(tái)
(1).謂尚書臺(tái)、省?!度龂尽の褐尽は暮钚鳌罚骸疤炫_(tái)縣遠(yuǎn),眾所絶意。”《北齊書·文宣帝紀(jì)》:“仍攝天臺(tái),總參戎律?!薄顿Y治通鑒·唐高祖武德二年》:“臣何敢久污天臺(tái)、辱東朝乎?” 胡三省 注:“天臺(tái),謂尚書省?!眳⒁姟?三臺(tái) ”。
(2).對(duì)太守、縣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稱。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十:“太守道:‘他怎么敢賴你?’ 程元 道:‘……萬乞天臺(tái)老爺做主?!?明 鄭仲夔 《耳新·經(jīng)國》:“今幸遇天臺(tái),夫冤庶伸有日?!?/p>
山名。 唐 李白 《夢(mèng)游天姥吟留別》:“ 天臺(tái) 四萬八千丈,對(duì)此欲倒東南傾?!?明 楊珽 《龍膏記·邂逅》:“聽言詞有意相憐,怕重來 天臺(tái) 路遠(yuǎn)?!痹敗?天臺(tái)山 ”。
趙日巖名句,游黃山留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璞玉渾金表裹同,心知言動(dòng)有陰功
- 好事憐春老,無愁耐日長(zhǎng)
- 幾回崔九堂前作者:王惲作品:望月婆羅門引 為吹頭管張解愁賦
- 肯月泉頭客,清風(fēng)樓上僧
- 仙者五六人,常聞此游盤作者:李白作品: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(zèng)竇主簿
- 近時(shí)學(xué)康節(jié),更敢競(jìng)時(shí)名作者:方回作品:丙申重九前后得今日都無病一句成十首
- 更愿時(shí)和戢豺虎,一犁歸種久荒田作者:陳杰作品:冬至前七日青崖分送新歷
- 前星色正光芒遠(yuǎn),少海波清潤(rùn)澤均作者:李劉作品:又代賀皇太子生日詩二首
- 璧沼從知新訓(xùn)導(dǎo),石渠旋復(fù)細(xì)刊讎
- 黃封酒,到明年今日,中使傳宣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