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陸游《不如茅屋底》:
南伐踰銅柱,西征出玉關(guān)。
不如茅屋底,高枕看青山。
注釋參考
銅柱
(1).銅制的支撐建筑物的柱子。《史記·孝武本紀(jì)》:“其后則又作 栢梁 、銅柱、承露僊人掌之屬矣。” 明 何景明 《易水行》:“手持匕首摘銅柱,事已不成空駡倨。”《新民晚報(bào)》1990.8.5:“白玉般的礎(chǔ)石上聳立著粗大的銅柱?!?/p>
(2).神話傳說(shuō)中的天柱。《神異經(jīng)·中荒經(jīng)》:“ 崑崙之山 ,有銅柱焉,其高入天,所謂天柱也?!?/p>
(3).銅制的作為邊界標(biāo)志的界樁?!逗鬂h書·馬援傳》“嶠南悉平” 李賢 注引 晉 顧微 《廣州記》:“ 援 到 交阯 ,立銅柱,為 漢 之極界也?!?唐 張渭 《杜侍御送貢物戲贈(zèng)》詩(shī):“銅柱朱崖道路難, 伏波 橫海舊登壇?!?清 趙翼 《陔馀叢考·馬氏銅柱有三》:“ 馬援 所立銅柱在 林邑國(guó) ……此 漢 時(shí)所立銅柱在 交趾 者也; 馬總 為 安南 都護(hù),建二銅柱於 漢 故處,劖著 唐 德,兼以明 伏波 之裔,此 唐 時(shí)所立銅柱亦在 交阯 者也; 五代 史 馬希范 攻 溪州 蠻,降之,乃立銅柱為表,命學(xué)士 李皋 銘之,此 五代 時(shí)所立銅柱在 五溪 者也?!?/p>
玉關(guān)
(1).即 玉門關(guān) 。 北周 庾信 《竹杖賦》:“ 玉關(guān) 寄書, 章臺(tái) 留釧?!?唐 李白 《王昭君》詩(shī)之一:“一上 玉關(guān) 道,天涯去不歸?!?金 元好問(wèn) 《送李參軍北上》詩(shī):“生男莫作 班定遠(yuǎn) ,萬(wàn)里馳書望 玉關(guān) 。” 清 納蘭性德 《天仙子》詞:“古釵封寄 玉關(guān) 秋,天咫尺,人南北?!眳⒁姟?玉門關(guān) ”。
(2).門閂的美稱。
(3).借指宮門。 唐 許玫 《題雁塔》詩(shī):“寶輪金地壓人寰,獨(dú)坐蒼冥啟玉關(guān)。” 元 本 高明 《琵琶記·伯喈辭官辭婚不準(zhǔn)》:“只見那 建章宮 、 甘泉宮 、 未央宮 ……重重迭迭,萬(wàn)萬(wàn)千千,盡開了玉關(guān)金鎖?!?/p>
陸游名句,不如茅屋底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直指不夸新衣繡,曲臺(tái)只記舊班聯(lián)
- 客曰士各有志兮,斯固古之逸民
- 白狐跳梁去,豪豬森怒嘷
- 當(dāng)年潘子貌,避病沈侯詩(shī)。作者:秦系作品:贈(zèng)烏程楊蘋明府
- 劉伶未死先荷鍤,自負(fù)上超無(wú)礙法作者:曾豐作品:題游德昭壽藏名日復(fù)庵
- 青鳥迎孤棹,白云隨一身。
- 敢將愚見酬佳贈(zèng),原子深思勿語(yǔ)人作者:魏了翁作品:次韻靖州貢士鹿鳴宴二首
- 玉露冷,蛩吟砌作者:白樸作品:【雙調(diào)】得勝樂(lè)
- 中朝文有漢唐風(fēng),南渡詩(shī)人尚數(shù)公作者:陸游作品:觀渡江諸人詩(shī)
- 上國(guó)隨緣住,來(lái)途若夢(mèng)行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