蜉蝣強知時,蜥蜴與聞計
出自宋代范成大《曉發(fā)飛烏,晨霞滿天,少頃大雨。吳諺云》:
朝霞不出門,暮霞行千里。
今晨日未出,曉氣散如綺。
心疑雨再作,眼轉云四起。
我豈知天道,吳農諺云爾。
古來占滂沱,說者類恢詭飛云走群羊,停云俗三稀。
月當天畢宿,風自少女起。
爛石燒成香,汗礎潤如洗。
逐婦鳩能拙,穴居貍有智。
蜉蝣強知時,蜥蜴與聞計。
垤鳴東山鸛,堂審南柯蟻。
或加陰石鞭,或議陽門閉。
或云逢庚變,或自換甲始。
行鵝與象龍,聚訟非一理。
不如老農諺,響應捷如鬼。
哦詩敢夸博,聊用醒午睡。
注釋參考
蜉蝣
亦作“ 蜉蝤 ”。1.蟲名。幼蟲生活在水中,成蟲褐綠色,有四翅,生存期極短。《詩·曹風·蜉蝣》:“蜉蝣之羽,衣裳楚楚?!?毛 傳:“蜉蝣,渠略也,朝生夕死?!薄稘h書·王褒傳》:“蟋蟀俟秋唫,蜉蝤出以陰。” 顏師古 注:“蝤音由,字亦作蝣。” 晉 郭璞 《游仙詩》:“借問蜉蝣輩,寧知龜鶴年?!?柯靈 《香雪?!そo人物以生命》:“否則只好朝生而暮死,與蜉蝣同壽?!?/p>
(2).比喻微小的生命。 明 許自昌 《水滸記·聚義》:“云天誼,詎可量,匡救蜉蝣離虎狼,復垂憐閫內荊釵,使夫妻團圓無恙。”
(3).比喻淺薄狂妄的人或文辭。 清 袁枚 《隨園詩話》卷一:“今人未窺 韓 柳 門戶,而先掃 六朝 ;未得 李 杜 皮毛,而已輕 溫 李 :何蜉蝣之多也?!?何啟 胡禮垣 《曾論書后》:“此而羣喙猶未息也,吾請質諸圣訓以掃俗學之蜉蝣,稽諸圣言以靖偽儒之簧鼓。”
(4).猶浮蟻。浮于酒面上的泡沫。 五代 譚用之 《貽費道人》詩:“碧玉蜉蝣迎客酒,黃金轂轆釣魚車?!?/p>
蜥蜴
亦作“ 蜥易 ”。1.爬行動物。又名石龍子,通稱四腳蛇。 漢 荀悅 《漢紀·武帝紀一》:“ 朔 ( 東方朔 )自請布卦射之曰:‘臣欲以為龍,復無角;臣欲以為蛇,復有足;跂跂脈脈善緣壁,此非守宮,當是蜥蜴?!?清 李慈銘 《越縵堂讀書記·夏小正補傳》:“匽讀為蝘,蝘蜓,守宮也。在壁曰蝘蜓,在艸曰蜥易。世稱它蝎之類,五日節(jié)必伏,興者生也。此説為前人所未發(fā)?!?秦牧 《長街燈語·人和稗草的戰(zhàn)爭》:“除了昆蟲的擬態(tài),也還使人想到蜥蜴的變色,病菌的潛伏?!?/p>
(2).比喻人格卑鄙的小人。 明 無名氏 《鳴鳳記·燈前修本》:“既以感激天恩,敢不捨身圖報。目今蜥蜴雖除,虎狼入室?!?/p>
與聞
[have a participant's knowledge of] 參與并知道[內情]
詳細解釋謂參與其事并且得知內情。《左傳·隱公十一年》:“ 齊侯 以 許 讓公。公曰:‘君謂 許 不共,故從君討之。 許 既伏罪矣,雖君有命,寡人弗敢與聞?!薄稘h書·武帝紀》:“與聞國政而無益於民者斥,在上位而不能進賢者退。” 宋 歐陽修 《<歸田錄>序》:“幸蒙人主之知,備位朝廷,與聞國論者,蓋八年於茲矣?!?魯迅 《華蓋集·我觀北大》:“據(jù)一位教授的名論,則‘教一兩點鐘的講師’是不配與聞校事的,而我正是教一點鐘的講師?!?/p>
范成大名句,曉發(fā)飛烏,晨霞滿天,少頃大雨。吳諺云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