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濁淺深,窮源倒底
出自宋代釋紹曇《偈頌一百一十七首》:
截流機,分涇渭。
清濁淺深,窮源倒底。
三腳驢子弄蹄行,踏過何曾沾著水。
芝峰家丑外揚,也是碓坊洿米。
低聲低聲,墻壁有耳。
座滿江南客,何須唱鷓鴣。
注釋參考
清濁
(1).清水與濁水?!对姟ぺL·谷風》“ 涇 以 渭 濁” 毛 傳:“ 涇 渭 相入而清濁異。” 唐 高適 《贈別王七十管記》詩:“隨波混清濁,與物同丑麗。” 清 陸以湉 《冷廬雜識·妝域》:“蓬卷無根株,渦洄亂清濁?!?/p>
(2).喻人事的優(yōu)劣、善惡、高下等。《史記·吳太伯世家》:“ 延陵季子 之仁心,慕義無窮,見微而知清濁。” 北魏 楊衒之 《洛陽伽藍記·宋云行紀》:“事涉疑似,以藥服之,清濁則驗?!?宋 蘇軾 《錢君倚哀詞》:“吾將觀子之進退以自卜兮,相行止以效清濁?!?/p>
(3).音樂的清音與濁音。《國語·周語下》:“耳之察和也在清濁之間?!薄抖Y記·樂記》:“倡和清濁,迭相為經(jīng)。” 晉 陸機 《漢高祖功臣頌》:“震風過物,清濁效響。”
(4).語音的清聲與濁聲。 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·音辭》:“而古語與今殊別,其間輕重清濁,猶未可曉?!?唐 蘇鶚 《蘇氏演義》卷上:“ 陸法言 著《切韻》,時俗不曉其韻之清濁,皆以 法言 為 吳 人,而為 吳 音也。” 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詞曲上·音律》:“至於填詞一道,則句之長短,字之多寡,聲之平上去入,韻之清濁陰陽,皆有一定不移之格?!?/p>
(5).清氣與濁氣。引申以喻天地陰陽二氣?!段倪x·左思<魏都賦>》:“夫泰極剖判,造化權(quán)輿,體兼晝夜,理包清濁?!?李善 注:“清輕者上為天,濁重者下為地?!?北周 庾信 《燕射歌辭·周五聲調(diào)曲·宮調(diào)曲之一》:“氣離清濁割,元開天地分?!?/p>
淺深
(1).深和淺。《禮記·王制》:“意論輕重之序,慎測淺深之量以別之?!?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頌贊》:“雖淺深不同,詳略各異,其褒德顯榮,典章一也。” 宋 蘇軾 《學士院試孔子從先進論》:“其志不同,故其術(shù)有淺深,而其成功有巨細?!?郭沫若 《羽書集·由“有感”說到氣節(jié)》:“悲歌 燕 趙 已消沉,淪落何須計淺深?”
(2).深厚。 宋 蘇舜欽 《啟事上奉寧軍陳侍郎》:“自爾家事細微,必為賙給,使舉族免於流轉(zhuǎn),得專孝思,其為惠淺深,以此可見?!?/p>
窮源
(1).河流的發(fā)源處。 唐 薛能 《黃河》詩:“人間無 博望 ,誰復到窮源?”
(2).窮盡水流的源頭。 宋 梅堯臣 《入澤王河口》詩:“遠水路已別,古汊未窮源?!?/p>
(3).亦作“ 窮原 ”。探尋事物的本原。 宋 趙與時 《賓退錄》卷二:“讀 橫渠 詩,最愛其一篇云:‘學《易》窮源未到時,便將虛寂眇心思?!?清 魏源 《籌鹺篇》:“夫推其本以齊其末,君子窮原之學也?!?孫中山 《民族主義》第五講:“像這樣宗族中窮源極流的舊習慣,在 中國 有幾千年,牢不可破。”
倒底
(1).副詞?,F(xiàn)多作“到底”。猶言總要,總得。《紅樓夢》第五十回:“ 薛寳釵 道:‘倒底分個次序,讓我寫出來?!h著便令眾人拈鬮為序?!?/p>
(2).副詞。猶言畢竟,終究。 周素園 《貴州民黨痛史》:“私家財力,倒底不能持久?!?魯迅 《集外集·文藝與政治歧途》:“在生活困乏中,一面拉車,一面‘之乎者也’,倒底不大便當?!?柳青 《銅墻鐵壁》第十章:“ 銀鳳 倒底是女孩人家,無論如何,早控制不住自己,眼淚珠一顆跟一顆滾下來?!?/p>
(3).副詞。表示深究,猶言究竟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九五回:“ 迂奶奶 又頂著問道:‘倒底那個的原告?’” 茅盾 《鍛煉》六:“他甚至想跑出大門去看看那怪人倒底走了沒有。” 徐遲 《“不過好日子哪天有?”》:“不過,抗戰(zhàn)倒底哪一年結(jié)束呢?”
釋紹曇名句,偈頌一百一十七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