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方岳《次韻招汪汝淵》:
俗子費(fèi)應(yīng)酬,對(duì)面隔千里。
可人天一方,情親不盈咫。
毛錐吾故人,商略每及此。
道逢孔方兄,偃蹇不受使。
豈知世俗眼,睥睨輒嗤訾。
語(yǔ)言雜土氣,屢欲洗吾耳。
客從何方來(lái),力疾為倒屣。
出迎未暇揖,肝肺已相委。
平生寡交游,正坐此曹鄙。
鄰墻有麹生,之子差可喜。
試呼與之談,時(shí)或發(fā)名理。
往持邯鄲枕,分此一睡美。
注釋參考
邯鄲枕
唐 沉既濟(jì) 《枕中記》載: 盧生 于 邯鄲 客店中遇道士 呂翁 ,翁探囊中枕以授之,曰:“子枕吾枕,當(dāng)令子榮適如志?!逼湔砬啻?,而竅其兩端。生就枕入夢(mèng),歷盡人間富貴榮華。夢(mèng)醒,店主蒸黃粱未熟。后因以“邯鄲枕”喻虛幻之事。 宋 蘇軾 《送安節(jié)》詩(shī):“一杯歸誦此,萬(wàn)事 邯鄲 枕。” 金 元好問(wèn) 《送杜招撫歸西山》詩(shī):“ 邯鄲 枕上人初覺(jué),《秋水篇》中物已齊?!?清 惜秋 旅生 《維新夢(mèng)·入夢(mèng)》:“愁中欲借 邯鄲 枕,悽惻神鷄不可聽(tīng)。”
方岳名句,次韻招汪汝淵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