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朝蘇軾《金山妙高臺》
我欲乘飛車,東訪赤松子。
蓬萊不可到,弱水三萬里。
不如金山去,清風(fēng)半帆耳。
中有妙高臺,云峰自孤起。
仰觀初無路,誰信平如砥。
臺中老比丘,碧眼照窗幾。
巉巉玉為骨,凜凜霜入齒。
機(jī)鋒不可觸,千偈如翻水。
何須尋德云,即此比丘是。
長生未暇學(xué),請學(xué)長不死。
注釋參考
何須
猶何必,何用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野田黃雀行》:“利劍不在掌,結(jié)友何須多?” 唐 封演 《封氏聞見記·敏速》:“宰相曰:‘七千可為多矣,何須萬?’” 宋 賀鑄 《臨江仙》詞:“何須繡被,來伴擁蓑眠?” 魯迅 《華蓋集·導(dǎo)師》:“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(dǎo)師呢?”
德云
佛經(jīng)中人名。 善財(cái)童子 所參的五十三知識之一?!度A嚴(yán)經(jīng)·入法界品》:“ 善財(cái)童子 問法於 德云 比丘?!?宋 蘇軾 《金山妙高臺》詩:“何須尋 德云 ,即此比丘是?!眳⒁姟?五十三參 ”。
即此
就此;只此。 唐 韓愈 《秋懷詩》之五:“庶幾遺悔尤,即此是幽屏。” 清 李漁 《奈何天·師捷》:“好一個山名。鳳為百鳥之王,又是祥瑞之物,即此就是佳祥了?!?/p>
比丘
比丘 (bǐqiū) 和尚。梵語,khiksu的譯音 monk 桑門為息心,比丘為行乞。——《魏書·釋老志》蘇軾名句,金山妙高臺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