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張镃《雜興》:
實(shí)修名自來,猶影長隨身。
惑者偏忌嫉,終之反累之。
況馳死后譽(yù),何關(guān)一丘塵。
所以識達(dá)早,托醉全吾直。
歸興因?qū)w|,口腹何足陳。
到今吳江水。
秋至清粼粼。
注釋參考
修名
(1).美好的名聲。《隋書·列女傳序》:“其修名彰於既往,徽音傳於不朽,不亦休乎!” 明 劉城 《秋懷》詩:“惟有修名在,千秋不可欺?!?/p>
(2).匡正名分?!秶Z·周語上》:“有不貢則修名?!?韋昭 注:“名,謂尊卑職貢之名號也?!?/p>
(3).循名,依照名稱?!豆茏印ぞ攀亍罚骸靶廾綄?shí),按實(shí)而定名,名實(shí)相生,反相為情?!?/p>
(4).加強(qiáng)修養(yǎng)以求名譽(yù)。 明 唐順之 《與王堯衢書》:“當(dāng)今之士隱居篤學(xué)、修名砥節(jié)如 湖州 tang{1|1}子 、 平?jīng)? 趙子 輩者,凡若干人?!?/p>
(5).謂置備名帖,以作通報(bào)姓名之用。 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(xùn)·風(fēng)操》:“識輕服而不識主人,則不於會所而弔,他日修名詣其家。”
自來
自來 (zìlái) 從來;原來 from the beginning;originally長隨
(1). 明 代宦官的第二等。《明史·宦官傳一·何鼎》:“ 弘治 初,為長隨,上疏請革傳奉官,為儕輩所忌?!?/p>
(2).官府雇用的仆役。 清 趙翼 《廿二史札記》卷三六:“長隨本中官之次等,受役於大璫者……今俗所謂長隨,則官場雇用之僕人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七回:“又給了他十兩銀子,打發(fā)出去,隨即把他薦在一個(gè)知縣衙門里做長隨?!?/p>
(3).泛指仆役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五三回:“ 陳木南 寫了一個(gè)札子,叫長隨拿到國公府向 徐九公子 借了二百兩銀子?!?/p>
張镃名句,雜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