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張景端《題梅山》:
作尉南昌日,投書(shū)北闕頻。
忠言不悟主,直節(jié)恥為臣。
漢室多災(zāi)異,吳門念隱淪。
掛冠忘寵辱,蒙袂出埃塵。
虹屈英雄氣,鷗君自在身。
永懷三洞訣,高謝九江春。
擇地開(kāi)仙館,看云翦壽巾。
玄臺(tái)秋步月,虛室夜凝真。
無(wú)夢(mèng)生芳草,留年養(yǎng)大椿。
碧茸香不斷,青鳥(niǎo)性偏馴。
太液刀圭就,中黃道路新。
武夷空墜馬,郁木竟棲神。
絳節(jié)雖朝帝,靈波尚濟(jì)民。
一名傳舊史,千古事嚴(yán)禋。
瑞氣生仙藥,清風(fēng)付羽人。
壇遺金鼎像,井鎖玉華津。
地接洪崖府,溪通劍水濱。
鶴歸云抖擻,龍起石鱗皴。
已悟身為患,元期德有鄰。
青山不忘我,今日是天親。
注釋參考
歸云
猶行云。《漢書(shū)·禮樂(lè)志》:“流星隕,感惟風(fēng),籋歸云,撫懷心?!?晉 潘岳 《西征賦》:“吐清風(fēng)之飂戾,納歸云之鬱蓊?!?宋 柳永 《少年游》詞:“歸云一去無(wú)蹤跡,何處是前期?”
抖擻
[mendicant Buddhist monk] 佛教用語(yǔ),頭陀的別稱
詳細(xì)解釋(1).亦作“ 抖藪 ”。猶搜索,尋找。《方言》第六:“鋪頒,索也。 東齊 白鋪頒,猶 秦 晉 言抖藪也?!?郭璞 注:“謂斗藪舉索物也?!?戴震 疏證:“藪,亦作‘?dāng)\’。” 宋 劉克莊 《沁園春·四和林卿韻》詞:“抖擻空囊,存留諫笏,猶帶虛皇案畔香。”《老殘游記》第四回:“從上房里搜起,衣箱櫥柜,全行抖擻一個(gè)盡?!?/p>
(2).以手舉物而振拂。 北魏 賈思勰 《齊民要術(shù)·作豉法》:“急抖擻筐,令極浄,水清乃止?!?唐 尚顏 《秋夜吟》:“梧桐雨畔夜愁吟,抖擻衣裾蘚色侵?!?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聲容·選姿》:“人皆抖擻衣衫,慮其太濕。”
(3).抖卻;擺脫。 唐 王炎 《夜半聞?dòng)辍吩?shī):“抖擻胸中三斗塵,強(qiáng)欲哦吟無(wú)好語(yǔ)?!?清 金農(nóng) 《宿韜光飛雨軒》詩(shī):“隙塵抖擻上方眠,飛雨軒中暫息緣?!?/p>
(4).振作;奮發(fā)。 明 唐順之 《與萬(wàn)思節(jié)主事書(shū)》:“吾友閒居少過(guò),卻是不曾抖擻提醒精神?!?清 龔自珍 《己亥雜詩(shī)》之一二五:“我勸天公重抖擻,不拘一格降人材?!?柳青 《創(chuàng)業(yè)史》第一部第七章:“他精神更加抖擻,容光更加煥發(fā)了?!?/p>
(5).顯露,顯示。 元 薛昂夫 《殿前歡》曲:“施展出江湖氣概,抖擻出風(fēng)月情懷?!?/p>
(6).顫動(dòng);哆嗦。 唐 白居易 《驃國(guó)樂(lè)》詩(shī):“花鬘抖擻龍虵動(dòng),曲終王子啟圣人?!?元 關(guān)漢卿 《四春園》第二折:“覺(jué)一陣地慘天愁,遍體上寒毛抖擻?!?許地山 《換巢鸞鳳》:“眾人看他們二人死了,都嚇得抖擻起來(lái)?!?/p>
(7).威風(fēng),神氣。 明 黃叔初 《新水令·壽陳藎卿》套曲:“詞才羨君真抖擻,何事緣詩(shī)瘦?” 周立波 《暴風(fēng)驟雨》第二部十二:“你還說(shuō)過(guò):‘你們抖擻吧,等“中央軍”來(lái),割你們的腦袋。’”
(8).佛教語(yǔ)。梵語(yǔ)dhūta(頭陀)的意譯。《法苑珠林》卷一○一:“西云頭陀,此云抖擻,能行此法,即能抖擻煩惱,去離貪著,如衣抖擻能去塵垢,是故從喻為名?!?/p>
起石
指 黃初平 叱石成羊的故事。相傳 黃初平 ,年十五,家使牧羊,有道士見(jiàn)其良謹(jǐn),便帶他到 金華山 石室中修煉,四十余年不復(fù)念家。其兄 初起 行山尋索,遂得相見(jiàn)。問(wèn) 初平 :“羊何在?”曰:“近在山東耳?!?初起 往視之,但見(jiàn)白石而還。 初平 與俱往看之,乃叱曰,羊起。于是,白石皆變?yōu)檠驍?shù)萬(wàn)頭。事見(jiàn)《說(shuō)庫(kù)》卷二引 晉 葛洪 《神仙傳》。《藝文類聚》卷九四、《太平廣記》卷七引《神仙傳》作“ 皇初平 ”。 五代 李瀚 《蒙求》詩(shī):“ 初平 起石, 左慈 擲杯。”
鱗皴
像鱗片般的皸皮或裂痕。 唐 袁高 《茶山》詩(shī):“終朝不盈掬,手足皆鱗皴。” 宋 范成大 《巫山高》詩(shī):“ 西真 功高佐 禹 跡,斧鑿鱗皴倚天壁?!?元 劉祁 《歸潛志》卷二:“軒姿古鏡黑如漆,錦華鱗皴秋雨濕?!?/p>
張景端名句,題梅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7省大俠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