堂中悄然人境絕,時(shí)有剝啄延臞仙
出自宋代葉適《許敬之用余言作松山草堂然游山之意猶未已也》:
許子家住松山邊,門開路闢登山巔。
千年茂樹不改葉,百尺甘井常流泉。
堂中悄然人境絕,時(shí)有剝啄延臞仙。
天下之山皆若此,舍而外求徒喪已。
卑能蘊(yùn)高而為謙,高能生明是為賁。
芒鞋價(jià)長(zhǎng)今安之,撰屨欠伸吾老矣。
注釋參考
悄然
悄然 (qiǎorán) 憂愁地 sorrowfully 悄然淚下 寂靜地 quietly 悄然離去人境
[man's world;world of people] 人間
結(jié)廬在人境。——晉· 陶淵明《飲酒》
詳細(xì)解釋塵世;人所居止的地方。 晉 陶潛 《飲酒》詩(shī)之五:“結(jié)廬在人境,而無車馬喧?!?唐 白居易 《旅次景空寺宿幽上人院》詩(shī):“不與人境接,寺門開向山。” 清 黃鷟來 《秋曉行阧山值雨訪李庚初煉師》詩(shī):“前窮斷峰口,豁達(dá)人境異?!?/p>
剝啄
亦作“剝琢”。1.象聲詞。敲門或下棋聲。 宋 蘇軾 《次韻趙令鑠惠酒》:“門前聽剝啄,烹魚得尺素?!?清 錢謙益 《觀棋絕句》之六:“疎簾清簟 楚 江秋,剝啄叢殘局未收?!?清 阮升基 《修宜興縣舊志》:“是日宿戚 袁氏 家,聞剝琢聲,出視無所見?!?/p>
(2).可重迭使用。 唐 韓愈 《剝啄行》:“剝剝啄啄,有客至門?!?/p>
亦作“剝琢”。1.叩擊,敲打。 唐 高適 《重陽(yáng)》詩(shī):“豈有白衣來剝啄,亦從烏帽自欹斜。” 清 和邦額 《夜譚隨錄·汪越》:“向山西行七八里,果見叢樹中,有茅屋數(shù)椽,門懸韋箔,繞以笆籬。方將剝啄,而老人已扶笻出?!?/p>
(2).謂用喙刮啄。 郭沫若 《山中雜記·菩提樹下》:“雞雛啾啾地在她腳下爭(zhēng)食,互相擠擁,互相踐踏,互相剝啄著。”
臞仙
舊時(shí)借稱身體清瘦而精神矍鑠的老人。文人學(xué)者亦往往以此自稱。 宋 劉克莊 《最高樓》詞:“這先生,非散圣,即臞仙。” 金 劉長(zhǎng)言 《通叔以詩(shī)送古鏡為長(zhǎng)言生日之壽次韻謝之》:“綵衣祿隱非臞仙,猶有向來文字緣?!?清 趙翼 《寒夜澄懷園步月》詩(shī):“惜無人送半臂來,不覺臞仙兩肩聳。” 高燮 《題蔡哲夫所繪沉孝則冰雪廬圖即步哲夫韻》:“潔清不數(shù)臞仙臞,誰(shuí)知聞聲有彼姝?!?/p>
葉適名句,許敬之用余言作松山草堂然游山之意猶未已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4白茫壁紙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