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智圓《答行簡上人書》:
偶依溪上居,三見改時(shí)候。
來書問蹤跡,行坐置懷袖。
學(xué)道不加前,多慵還似舊。
苦吟徹宵夜,閑眠消白晝。
古屋荒莓苔,幽庭下猿狖。
巧偽非吾好,直方自大授。
侯門絕請謁,雅誥勤研究。
悠悠皆面朋,誰能論去就。
注釋參考
書問
書信;音問。 三國 魏 曹丕 《與朝歌令吳質(zhì)書》:“足下所治僻左,書問致簡,益用增勞。” 宋 邵博 《聞見后錄》卷十五:“故足跡不至於門藩,書問不通於左右者,且十餘年矣。” 魯迅 《書信集·致許壽裳》:“在京各公,弟雖多舊識(shí),但久不通書問,殊無可托也。”
蹤跡
蹤跡 (zōngjì) 行動(dòng)所留下可覺察的形跡 trace;track;footprint;vestige 不留蹤跡 詭蹤跡?!巍?文天祥《后序》行坐
行走或坐定。謂一舉一動(dòng)。 唐 杜甫 《又示兩兒》詩:“團(tuán)圓思弟妹,行坐白頭吟?!?宋 杜安世 《鶴沖天》詞:“行坐深閨里,懶更妝梳,自知新來憔悴。”《警世通言·萬秀娘仇報(bào)山亭兒》:“小娘子,這里不是安頓你去處,你須見他們行坐時(shí)只要壞你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八八回:“從這天起,他便如油鍋上螞蟻一般行坐不安?!?/p>
懷袖
(1).猶懷抱。 漢 班婕妤 《怨歌行》:“出入君懷袖,動(dòng)搖微風(fēng)發(fā)?!?南朝 梁 江淹 《傷愛子賦》:“奪懷袖之深愛,爾母氏之麗人?!?明 陳子龍 《寄獻(xiàn)石齋先生》詩:“我有短札置懷袖,安能一矢千黃金。”
(2).猶懷藏。 唐 李白 《酬崔十五見招》詩:“爾有鳥跡書,相招 琴溪 飲……長吟字不滅,懷袖且三年?!?清 侯方域 《與王氏請藏經(jīng)書》:“此藏經(jīng)之大部,計(jì)卷以七千餘,計(jì)簏以二十,非可懷袖?!?/p>
釋智圓名句,答行簡上人書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下水輕舟弦脫箭,盤山細(xì)路線穿針作者:方回作品: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
- 漫郎一片襟期杳,子美三生習(xí)氣同作者:吳錫疇作品:寄漫客汪子美兼簡竹牖東美
- 昨者始見公,凜然須如銀,敗席留煮茗,寒廳無雜賓作者:陸游作品:送陳德邵宮教赴行在二十韻
- 雞犬暮聲合,城池秋霽空
- 映岫若銀竹,瀉澗如翻盆作者:張嵲作品:四月旦大雨晝夜不止者兩日微水一夕暴漲
- 直使于闐君,從來未嘗識(shí)。作者:陸龜蒙作品:奉和襲美茶具十詠·茶甌
- 讙然呼斷橋,快掃風(fēng)柳影作者:趙彥端作品:與諸公會(huì)飲昆山放生池亭
- 遙山變色,妝眉淡掃。
- 共尋招隱寺,初識(shí)戴颙家作者:駱賓王作品:陪潤州薛司空丹徒桂明府游招隱寺
- 百泉凍皆咽,我吟寒更切。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