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灼《又和》:
可惜通三語,相期中六科。
南司章奏好,北闕縉紳多。
想見趨宣室,真成上郁羅,行裝宜速具,未用嘆奔波。
注釋參考
南司
(1). 南北朝 時(shí) 南朝 御史臺(tái)在尚書省之南,稱南臺(tái),因稱南臺(tái)之長御史中丞為“南司”。《梁書·江淹傳》:“ 少帝 初,以本官兼御史中丞。時(shí) 明帝 作相,因謂 淹 曰:‘君昔在尚書中,非公事不妄行,在官寬猛能折衷。今為南司,足以震肅百寮?!薄赌鲜贰ず尉慈輦鳌罚骸暗鄞笈?,付南司推劾,御史中丞 張綰 奏 敬容 協(xié)私罔上,合棄市?!薄锻ǖ洹ぢ毠倭罚骸白?齊 、 梁 皆謂御史中丞為南司。”
(2). 唐 時(shí)中書、門下、尚書三省均在大內(nèi)(皇宮)南面,故稱“南衙”,亦稱“ 南司 ”?!杜f唐書·宋申錫傳》:“會(huì)內(nèi)官 馬存亮 同入,諍於 文宗 曰:‘謀反者適 宋申錫 耳,何不召南司會(huì)議?!?/p>
章奏
臣僚呈報(bào)皇帝的文書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效力》:“章奏百上,筆有餘力?!薄逗鬂h書·胡廣傳》:“舉孝廉,既到京師,試以章奏, 安帝 以 廣 為天下第一?!?唐 孟郊 《酬李侍御書記秋夕雨中病假見寄》詩:“未覺衾枕倦,久為章奏嬰。” 宋 戴埴 《鼠璞·封章》:“俗謂章奏為囊封,本於 漢 。凡章奏皆啟封,至言密事,不敢宣泄,則用皂囊重封以進(jìn)。”
北闕
(1).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。是臣子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之處?!稘h書·高帝紀(jì)下》:“ 蕭何 治 未央宮 ,立東闕、北闕、前殿、武庫、太倉。” 顏師古 注:“ 未央宮 雖南嚮,而上書、奏事、謁見之徒皆詣北闕?!?/p>
(2).用為宮禁或朝廷的別稱。 漢 李陵 《答蘇武書》:“男兒生以不成名,死則葬蠻夷中,誰復(fù)能屈身稽顙,還向北闕,使刀筆之吏弄其文墨耶?” 唐 李白 《憶舊游寄淮郡元參軍》詩:“北闕青云不可期, 東山 白首還歸去。” 宋 陸游 《西郊》詩:“七十辭北闕,五畝寄西郊?!?康有為 《星海自京還》詩:“伏陳北闕有封事,醉臥西風(fēng)賸酒樓?!?/p>
縉紳
縉紳 (jìnshēn) 原意是插笏(古代朝會(huì)時(shí)官宦所執(zhí)的手板,有事就寫在上面,以備遺忘)于帶,舊時(shí)官宦的裝束,轉(zhuǎn)用為官宦的代稱??N,也寫作“搢”,插。紳,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帶子 the gentry;the officialdom 縉紳大夫士?!巍?文天祥《指南錄后序》 名達(dá)于縉紳間?!濉?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 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?!鳌?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 縉紳士大夫?!濉?周容《芋老人傳》王灼名句,又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劉子前身漢中壘,李侯今代柳南宮作者:劉克莊作品:與林中書李禮部同宿囊山三首
- 虛為錯(cuò)刀留遠(yuǎn)客,枉緣書札損文鱗。作者:李商隱作品:題二首后重有戲贈(zèng)任秀才
- 辭棘鸞飛遠(yuǎn),重來棹雪舟
- 努力青云家世事,他年簪筆侍嚴(yán)除作者:韓元吉作品:元夔以詩留別用韻示之
- 仇山村叟始生辰,六袠平頭又見春作者:仇遠(yuǎn)作品:授時(shí)歷以丁未為一歲
- 認(rèn)取好歧路,惡去善相依
- 好景只供人借看,尋思百計(jì)是歸強(qiáng)作者:吳潛作品:和劉右司見寄六絕一律
- 練靄鱗云旋滿,聲不斷、檐響風(fēng)鈴
- 太平宰相不收拾,老死山林無奈何
- 藉莎憐軟暖,憩樹愛婆娑作者:白居易作品:春江閑步贈(zèng)張山人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