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聲托飛鳥,微意或可傳
出自宋代梅堯臣《先至山陽懷杜挺之》:
與君同川途,舟發(fā)偶后先。
順風(fēng)吹我帆,已過飛鳥前。
寄聲托飛鳥,微意或可傳。
定逢檣上烏,暫向彼留連。
薄暮楚城下,踟躕問來船。
注釋參考
寄聲
托人傳話?!稘h書·趙廣漢傳》:“ 界上 亭長寄聲謝我,何以不為致問?” 晉 陶潛 《丙辰歲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獲》詩:“司田眷有秋,寄聲與我諧?!?宋 司馬光 《涑水記聞》卷一:“ 黨項(xiàng)羌 掠 回鶻 貢物, 遵誨 寄聲誚讓之, 羌 懼,即遣使謝,歸其所掠?!?清 支機(jī)生 《珠江名花小傳》卷三:“屢託人寄聲邀予,因事冗未往?!?/p>
飛鳥
(1).會飛的鳥類。亦泛指鳥類。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鸚鵡能言不離飛鳥,猩猩能言不離禽獸?!薄秴问洗呵铩すγ罚骸皹淠臼t飛鳥歸之。” 南朝 宋 顏延之 《赭白馬賦》:“惕飛鳥之跱衡。”
(2).指古代藏鉤游戲中不固定屬于哪一方的人。 唐 段成式 《酉陽雜俎續(xù)集·貶誤》:“《風(fēng)土記》曰:藏鉤之戲,分二曹以校勝負(fù)。若人耦則敵對,若奇則使一人為游附,或?qū)偕喜?,或?qū)傧虏?,名為飛鳥。”
微意
(1).隱藏之意;精深之意?!逗鬂h書·龐參傳》:“拜 參 為 漢陽 太守??と?任棠 者,有奇節(jié),隱居教授。 參 到,先候之, 棠 不與言,但以薤一大本,水一盂,置戶屏前,自抱孫兒伏於戶下。主簿白以為倨。 參 思其微意,良久曰:‘ 棠 是欲曉太守也,水者,欲吾清也。拔大本薤者,欲吾擊強(qiáng)宗也。抱兒當(dāng)戶,欲吾開門恤孤也?!?晉 袁宏 《后漢紀(jì)·明帝紀(jì)下》:“如并侍左右,必能發(fā)起微意,增廣徽猷者也?!薄段簳ず桶蟼鳌罚骸?毗 等解其微意,詐稱使者,云奔 長安 追之不及?!?宋 蘇軾 《杜處士傳》:“子能詳微意,知所激刺,亦無患子矣。” 魯迅 《書信集·致曹聚仁》:“今之袞袞諸公及其叭兒,蓋亦深知 中國 已將賣絶,故在竭力別求賣國者以便歸罪,如《汗血月刊》之以 明 亡歸咎于東林,即其微意也?!?/p>
(2).微薄的心意。常用作謙詞。 三國 魏 曹操 《與諸葛亮?xí)罚骸敖穹铍u舌香五斤,以表微意?!?宋 王安石 《精衛(wèi)》詩:“帝子銜寃久未平,區(qū)區(qū)微意欲何哉?” 魯迅 《書信集·致增田涉》:“非常感謝 佐藤 先生,你遇到他時,祈代轉(zhuǎn)此微意。”
可傳
(1).可以傳后;可以傳授?!抖Y記·檀弓上》:“夫禮,為可傳也,為可繼也,故哭踴有節(jié)?!薄肚f子·大宗師》:“夫道,有情有信,無為無形;可傳而不可受,可得而不可見?!?/p>
(2).可以流傳。 唐 韓愈 《謝自然詩》:“皆云神仙事,灼灼信可傳?!?/p>
梅堯臣名句,先至山陽懷杜挺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