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裹泥牛端解笑,庵前石鏡不須磨
出自宋代葛立方《蒙才孺伯惠詩頗及參問》:
鶴氅蒲{1|1}團養(yǎng)粹和,冥心十地六波羅。
宦情微似庵摩勒,佛行高於窣堵波。
海裹泥牛端解笑,庵前石鏡不須磨。
擬詢一句合頭語,只恐新羅鷂子過。
注釋參考
泥牛
(1).即土牛。古人風俗于立春時以泥土制牛,用此象征春耕開始,勸農(nóng)耕種。 唐 張說 《喜雨賦》:“ 越 人以泥牛待沃,胡士賣土龍求費?!?/p>
(2).泛指用泥塑制的牛。 金 李純甫 《雜詩》之四:“泥牛耕海底,玉犬吠云邊?!?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媒合》:“泥牛到河不可渡,石人控馬定難騎?!眳⒁姟?泥牛入海 ”。
石鏡
(1).如鏡的山石。 晉 王嘉 《拾遺記·周靈王》:“時異方貢玉人、石鏡,此石色白如月,照面如雪,謂之‘月鏡’?!?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廬江水》:“山東有石鏡,照水之所出。有一圓石,懸崖明浄,照見人形,晨光初散,則延曜入石,豪細必察,故名石鏡焉?!?南朝 宋 謝靈運 《入彭蠡湖口》詩:“攀崖照石鏡,牽葉入 松門 ?!?唐 李白 《尋陽送弟昌峒鄱陽司馬作》詩:“ 松門 拂中道,石鏡迴清光?!?王琦 注:“﹝ 松門山 ﹞上有石鏡,光可照人。”《古今小說·臨安里錢婆留發(fā)跡》:“這 臨安里 中有座山,名 石鏡山 。山有圓石,其光如鏡,照見人影。 錢婆留 每日同眾小兒在山邊游戲,石鏡中照見 錢婆留 頭帶冕旒,身穿蟒衣玉帶?!?/p>
(2).水母的別名。 唐 段公路 《北戶錄》卷一:“水母,《兼名苑》云:一名鲊,一名石鏡,南人治而食之?!?/p>
(3).冰的別名。 清 厲荃 《事物異名錄·坤輿·冰》:“ 黎民表 詩:‘含風石鏡融。’按:石鏡,謂冰也?!?/p>
不須
不用;不必。《后漢書·逸民傳·周黨》:“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、 巢父 ,而建號天下; 周 不待 伯夷 、 叔齊 ,而王道以成。” 唐 張志和 《漁父歌》:“青篛笠,緑蓑衣,斜風細雨不須歸。”《警世通言·萬秀娘仇報山亭兒》:“哥哥若到 襄陽府 ,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?!?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二:“他養(yǎng)著四大盆石榴,兩盆夾竹桃,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?!?/p>
葛立方名句,蒙才孺伯惠詩頗及參問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