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國八風(fēng)生萬象,九重一語定三辰
出自宋代程叔達(dá)《進(jìn)敬天圖》:
自幸躬逢時盛治,人欣官備掌絲綸。
頻年館閣更新進(jìn),屢世階墀作近臣。
憶昔中興開六位,旋禪歷數(shù)轉(zhuǎn)雙輪。
禎符龍馬南江出,賓錄臺垣北極陳。
端拱時堂時御世,溯源清廟允尊親。
無為效舜惟恭已,受攝如堯只布仁。
四海群生回泰運,萬幾一日起黎民。
曾聞洪范平康福,尤守丹書敬勝身。
昨見江湖雖飲馬,將來京洛靖烽塵。
吾儒所學(xué)惟誠正,稽古欽哉有誡詢。
四國八風(fēng)生萬象,九重一語定三辰。
遙祈天鑒納遺老,抃舞溫和渾是春。
注釋參考
四國
(1).四方鄰國。亦泛指四方,天下?!对姟ご笱拧め赂摺罚骸叭啻巳f邦,聞於四國?!?鄭玄 箋:“四國,猶言四方也。”《左傳·襄公三十年》:“ 子大叔 曰:‘若四國何?’ 子產(chǎn) 曰:‘非相違也,而相從也,四國何尤焉!’” 宋 蘇軾 《石鼓歌》:“皆云皇帝巡四國,烹滅qiang{1-1}暴救黔首。”
(2).指四方諸侯國?!吨芏Y·天官·司會》:“以周知四國之治,以詔王及冢宰廢置?!?賈公彥 疏:“四國,謂四方諸侯之國?!薄蹲髠鳌べ夜四辍罚骸巴踔^叔父,敬服王命,以綏四國,糾逖王慝?!?/p>
八風(fēng)
(1).八方之風(fēng)?!秴问洗呵铩び惺肌罚骸昂沃^八風(fēng)?東北曰炎風(fēng),東方曰滔風(fēng),東南曰熏風(fēng),南方曰巨風(fēng),西南曰凄風(fēng),西方曰飂風(fēng),西北曰厲風(fēng),北方曰寒風(fēng)?!薄痘茨献印椥斡?xùn)》:“何謂八風(fēng)?東北曰炎風(fēng),東方曰條風(fēng),東南曰景風(fēng),南方曰巨風(fēng),西南曰涼風(fēng),西方曰飂風(fēng),西北曰麗風(fēng),北方曰寒風(fēng)?!薄墩f文·風(fēng)部》:“風(fēng),八風(fēng)也。東方曰明庶風(fēng),東南曰清明風(fēng),南方曰景風(fēng),西南曰涼風(fēng),西方曰閶闔風(fēng),西北曰不周風(fēng),北方曰廣莫風(fēng),東北曰融風(fēng)?!薄蹲髠鳌る[公五年》:“夫舞所以節(jié)八音,而行八風(fēng)。” 陸德明 釋文:“八方之風(fēng),謂東方谷風(fēng),東南清明風(fēng),南方凱風(fēng),西南涼風(fēng)。西方閶闔風(fēng),西北不周風(fēng),北方廣莫風(fēng),東北方融風(fēng)。”
(2).八種季候風(fēng)?!兑拙曂ㄘ则灐罚骸鞍斯?jié)之風(fēng)謂之八風(fēng)。立春條風(fēng)至,春分明庶風(fēng)至,立夏清明風(fēng)至,夏至景風(fēng)至,立秋涼風(fēng)至,秋分閶闔風(fēng)至,立冬不周風(fēng)至,冬至廣莫風(fēng)至?!?/p>
(3).指八音?!蹲髠鳌は骞拍辍罚骸拔迓暫停孙L(fēng)平?!?王引之 《經(jīng)義述聞·春秋左傳中》:“古者八音謂之八風(fēng)。 襄 二十九年傳:‘五聲和,八風(fēng)平?!^八音克諧也。”參見“ 八音 ”。
(4).佛教語。謂世間能煽動人心之八事:得可意事名“利”,失可意事名“衰”,背后排撥為“毀”,背后贊美為“譽(yù)”,當(dāng)前贊美為“稱”,當(dāng)前排撥為“譏”,逼迫身心名“苦”,悅適心意名“樂”。見《釋氏要覽下·躁靜》。 唐 王維 《能禪師碑》:“不著三界,徒勞八風(fēng)?!?宋 范成大 《偶箴》詩:“情知萬法本來空,猶復(fù)將心奉八風(fēng)?!?嶺南羽衣女士 《東歐女豪杰》:“索性枯坐一年,參透那八風(fēng)不動的道理?!?/p>
萬象
萬象 (wànxiàng) 一切事物或景象 every phenomenon on earth;all manifestations of nature 包羅萬象九重
(1).九層;九道?!冻o·天問》:“圜則九重,孰營度之?”《韓詩外傳》卷八:“ 齊景公 使人於 楚 , 楚王 與之上九重之臺?!?三國 魏 曹植 《當(dāng)墻欲高行》:“愿欲披心自説陳,君門以九重,道遠(yuǎn) 河 無津?!?/p>
(2).泛指多層。 元 無名氏 《氣英布》第四折:“九重圍里往來,直似攛梭;萬隊營中上下,渾如走馬?!?/p>
(3).指天門;天?!稑犯娂そ紡R歌辭一·漢郊祀歌一》:“九重開,靈之?dāng)?,垂惠恩,鴻祜休。?唐 李白 《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》:“我皇手把天地戶, 丹丘 談天與天語。九重出入生光輝,東來 蓬萊 復(fù)西歸?!本﹦ 顿F妃醉酒》:“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,清清冷落在 廣寒宮 。”
(4).指宮門。 漢 趙壹 《刺世疾邪賦》:“雖欲竭誠而盡忠,路絶險而靡緣。九重既不可啟,又羣吠之狺狺。”
(5).指宮禁,朝廷。 唐 盧綸 《秋夜即事》詩:“九重深鎖禁城秋,月過南宮漸映樓。”
(6).指帝王。 唐 李邕 《賀章仇兼瓊克捷表》:“遵奉九重,決勝千里。” 明 無名氏 《金雀記·作賦》:“明朝入禁中,奏聞九重?!?清 鈕琇 《觚賸續(xù)編·人觚》:“先是, 寶 ( 法寶 )出奔時,九重大怒,命大索天下?!?/p>
(7).指皇位?!抖鼗颓釉~·酒泉子》:“隊隊雄軍驚御輦,驀街穿巷犯皇宮,祇擬奪九重?!?/p>
三辰
指日、月、星。《左傳·桓公二年》:“三辰旂旗,昭其明也。” 杜預(yù) 注:“三辰,日、月、星也?!?南朝 梁 沉約 《齊故安陸昭王碑》:“昭昭若三辰之麗于天,滔滔猶四瀆之紀(jì)于地?!?宋 梅堯臣 《效阮步兵一日復(fù)一日》詩:“四序相盛衰,三辰運光魄?!?清 唐孫華 《進(jìn)呈御覽詩一百韻》:“紫極三辰正,黃圖九域清?!?/p>
程叔達(dá)名句,進(jìn)敬天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