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德已綏邊,九夷咸底定
出自唐代佚名《郊廟歌辭。享太廟樂章。寧和》:
炎馭失天綱,土德承天命。
英猷被寰宇,懿躅隆邦政。
。
七德已綏邊,九夷咸底定。
景化覃遐邇,深仁洽翔泳。
注釋參考
七德
(1).指武功的七種德行。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夫武,禁暴、戢兵、保大、定功、安民、和眾、豐財(cái)者也。故使子孫無忘其章……武有七德,我無一焉,何以示子孫?”《梁書·武帝紀(jì)》:“大司馬攸縱自天,體茲齊圣,文洽九功,武苞七德。” 唐 柳宗元 《柳州賀破東平表》:“五兵永戢,七德無虧?!?明 楊慎 《鳳賦》:“覽七德,律五音,通天祉,應(yīng)地靈?!?/p>
(2).指文治的七種德行?!秶Z·周語中》:“尊貴、明賢、庸勛、長老、愛親、禮新、親舊……若七德離判,民乃攜貳?!?韋昭 注:“七德,謂尊貴至親舊也?!?/p>
(3).指詩歌的七種特性。 唐 皎然 《詩式·詩有七德》:“一識(shí)理,二高古,三典麗,四風(fēng)流,五精神,六質(zhì)干,七體裁。”
(4). 隋 唐 時(shí)舞名。又樂曲名?!端鍟ひ魳分旧稀罚骸暗塾韫?,太常丞跪請(qǐng)進(jìn)舞《七德》,繼之《九序》。”《舊唐書·音樂志一》:“癸巳,奏《七德》、《九功》之舞,觀者見其抑揚(yáng)蹈厲,莫不扼腕踴躍,凜然震竦?!薄杜f唐書·音樂志一》:“立部伎內(nèi)《破陣樂》五十二遍,修入雅樂,祇有兩遍,名曰《七德》。”參見“ 七德舞 ”。
綏邊
安定邊區(qū)?!度龂尽侵尽ぱC傳》:“由此言之,綏邊撫裔,實(shí)有其人?!薄侗饼R書·清河王岳傳》:“ 武定 元年,除 晉州 刺史、西南道大都督,得綏邊之稱?!?/p>
九夷
(1).古代稱東方的九種民族。亦指其所居之地?!墩撜Z·子罕》:“子欲居九夷?!?何晏 集解引 馬融 曰:“東方之夷有九種?!薄逗鬂h書·東夷傳》:“夷有九種。曰:‘畎夷、于夷、方夷、黃夷、白夷、赤夷、玄夷、風(fēng)夷、陽夷?!?明 袁袞 《遠(yuǎn)游賦》:“昔 孔 圣之周流兮,居九夷而弗陋?!币徽f指玄菟、樂浪、高驪、滿飾、鳧更、索家、東屠、倭人、天鄙。見《爾雅·釋地》“九夷”疏。
(2).泛稱少數(shù)民族?!稌ぢ瞄帷罚骸八焱ǖ漓毒乓陌诵U?!?孔 傳:“九、八,言非一?!薄段淖印ぞ\》:“故 秦 楚 燕 魏 之歌,異聲而皆樂,九夷八狄之哭,異聲而皆哀。” 唐 李白 《明堂賦》:“九夷五狄順方向而來奔?!?明 陸深 《傳疑錄》:“諸侯述職,於是乎布政。三公中階之前,北面東上;九夷之國,東門之外,西面北上?!?/p>
底定
(1).達(dá)到平定?!稌び碡暋罚骸叭热?, 震澤 底定?!?蔡沉 集傳:“底定者,言底於定而不震蕩也?!钡?,一本作“ 厎 ”。
(2).引申指平定;安定。《周書·尉遲運(yùn)傳》:“ 東夏 底定,頗有力焉?!?宋 王禹偁 《平陽公主贊并序》:“卒見削平多壘,底定京師?!?明 李贄 《與鳳里》書:“一身漂泊,何時(shí)底定?!?/p>
佚名名句,郊廟歌辭。享太廟樂章。寧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