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汪炎昶《書興四首》:
積陰斂荒霾,崖崿詭秘聞。
潑光潤綠洋,錯彩嵐翠閃。
蘚槎驚鶻巢,露撲裹蟲繭。
布棋出出廬,漬墨凝鴉點。
每恨前山逼,遐眺不得展。
意中豁危陟,日車已欹轉(zhuǎn)。
畏與欲人逢,歸途取迂遠。
注釋參考
出出
(1).象聲詞。驚怪聲;磨擦聲;嘻笑聲。《左傳·襄公三十年》:“或叫于 宋 大廟,曰:‘譆譆,出出?!?元 錢霖 《哨遍》套曲:“桌椅每都出出的走?!?清 沉起鳳 《諧鐸·垂簾論曲》:“曲子師在座,理宜敬聽,嘻嘻出出,是何意態(tài)!”
(2).連續(xù)出現(xiàn)的樣子。 明 劉基 《郁離子·螇螰》:“夫天下之物……出出而不窮,連連而不絶,莫非天之生也?!?/p>
漬墨
(1).墨跡,字跡。 唐 李遠 《題橋賦》:“想夫危梁蘚剝,漬墨蟲穿,長含氣象,久滯風煙,幾遭凡目之見嗤?!?/p>
(2).積聚墨汁。 唐 張少博 《石硯賦》:“既垂文以呈象,亦澄瀾而漬墨?!?/p>
汪炎昶名句,書興四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