繩橋可度見可喜,家貧馬骨高三山
出自宋代晁補(bǔ)之《復(fù)用前韻并答魯直明略且道見招不能往》:
銅斗承糟醉張口,口和漁陽拍銅斗。
去年拋卻青竹竿,女嬃嬋媛呼我還。
我初不解世中語,淡面那久王侯間。
未須頭出千人上,要有廖君黃子賞。
竹林清風(fēng)前日生,豫章冥冥云擁城。
二人不來草木長,帶鋏陸離誰與榮。
步行奪馬從此起,談笑封侯誰氏子。
平生不識笳鼓悲,虛讀君詩舍然喜。
君不見大賢遠(yuǎn)抱與俗難,何須酒盤柔指鳴哀彈。
二人高韻已寥廓,黃鵠之飛那得攀。
繩橋可度見可喜,家貧馬骨高三山。
注釋參考
繩橋
用繩索連結(jié)兩岸,鋪以竹木而成的橋。 唐 杜甫 《寄董卿嘉榮十韻》:“下臨千仞雪,卻背五繩橋。” 宋 范成大 《吳船錄》卷上:“將至 青城 ,當(dāng)再渡繩橋。每橋長百二十丈,分為五架。橋之廣,十二繩排連之,上布竹笆,攢立大木數(shù)十於江沙中,輦石固其根,每數(shù)十木作一架,掛橋於半空,大風(fēng)過之,掀舉幡然?!?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談藝六·彭氏詩》:“絶壁繩橋萬壑深,春風(fēng)何意此登臨?!?/p>
可喜
可喜 (kěxǐ) 令人高興的 gratifying 可喜的成就 可愛 lovely 他的渾家,生得風(fēng)流,長得可喜馬骨
戰(zhàn)國 時(shí), 燕昭王 欲求賢才, 郭隗 以買千里馬為喻,說古代有君王懸賞千金買千里馬,三年后得一死馬,用五百金買下馬骨,于是不到一年,得到三匹千里馬。比喻若能真心求賢,賢士必聞風(fēng)而至。事見《戰(zhàn)國策·燕策一》。后以“馬骨”喻賢才俊士。 明 張煌言 《感遇》詩:“落拓何曾夸馬骨,淹留豈為戀豬肝?!?清 朱之瑜 《與源綱條書》之一:“是則千里逸足,期年三至,而僕為五百金之馬骨矣?!?/p>
三山
(1).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。 晉 王嘉 《拾遺記·高辛》:“ 三壺 ,則海中三山也。一曰 方壺 ,則 方丈 也;二曰 蓬壺 ,則 蓬萊 也;三曰 瀛壺 ,則 瀛洲 也?!?唐 駱賓王 《代女道士王靈妃贈(zèng)道士李榮》詩:“玄都五府風(fēng)塵絶,碧海三山波浪深。” 宋 蘇軾 《奉和陳賢良》詩:“三山舊是神仙地,引手東來一釣鼇?!?清 黃遵憲 《和沉子培同年》詩:“縹緲三山信 徐巿 ,橫縱六里聽 張儀 ?!?/p>
(2). 福州 的別稱。 福州 城中西有 閩山 ,東有 九仙山 ,北有 越王山 ,故 福州 又稱 三山 。見 宋 曾鞏 《道山亭記》。 元 薩都剌 《入閩過平望驛》詩:“ 廣陵 城里別匆匆,一去 三山 隔萬重?!?/p>
(3).冠名。 唐 李群玉 《寄友人鹿胎冠子》詩:“數(shù)點(diǎn)疏星紫錦斑,仙家新樣剪三山?!?元 郭玨 《送友人從軍》詩:“七星戰(zhàn)袍襯金甲,三山尖帽飄猩紅?!?明 費(fèi)信 《星槎勝覽·占城國》:“其酋長頭戴三山金花冠,身披錦花手巾,臂腿四腕,俱以金鐲?!?/p>
(4).指三山骨。 唐 元稹 《望云騅馬歌》:“蹄懸四跼腦顆方,胯聳三山尾株直。” 宋 黃庭堅(jiān) 《次韻宋楙宗僦居甘泉坊書懷》:“家徒四壁書侵坐,馬聳三山葉擁門?!痹敗?三山骨 ”。
(5).喻封建主義、官僚資本主義、帝國主義三重壓迫。 郭沫若 《頌黨慶》詩之一:“三山白雪化,九域紅旗鮮?!?蕭華 《井岡山頌》詩:“推翻三山驚寰宇,社會(huì)主義日日新。”
晁補(bǔ)之名句,復(fù)用前韻并答魯直明略且道見招不能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云深猿拾栗,雨霽蟻緣蔬。作者:李洞作品:鄠郊山舍題趙處士林亭
- 若無揚(yáng)子天人學(xué),安有莊生內(nèi)外篇作者:邵雍作品:和王規(guī)甫司勛見贈(zèng)
- 下榻喜賓至,問田憐我貧作者:李廌作品:同張公碩梅耕道訪董畸老郊居
- 秋風(fēng)乘興下三山,不憚馳驅(qū)涉險(xiǎn)艱作者:劉學(xué)箕作品:送連景昭歸三山用其韻
- 苦節(jié)增歲寒,羞顏薄時(shí)好
- 戟立嗔髭鬢,星流忿眼睛
- 夜月連江金液動(dòng),曉山圍國鈿螺疏作者:宋祁作品:喜得當(dāng)涂葉學(xué)士手筆
- 修身者,智之府也;愛施者,仁之端也;取予者,義之符也;恥辱者,勇之決也;立名者,行之極也
- 左肘生楊觀物化,右臂為雞即時(shí)夜
- 粗能述前輩,抗說不敢卑
- 4螺絲專家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