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李衍《幸秦川上梓潼山》:
喬巖簇冷煙,幽徑上寒天。
下瞰峨眉嶺,上窺華岳巔。
驅(qū)馳非取樂(lè),按幸為憂邊。
此去如登陟,歌樓路幾千。
注釋參考
下瞰
俯視。 唐 康駢 《劇談錄·渾令公李西平爇朱泚云梯》:“有 西明寺 僧陷在賊中……教 泚 造攻城云梯,其高九十餘尺,上施板屋樓櫓,可以下瞰城中?!薄端问贰ぺw鼎傳》:“ 荊 襄 左顧 川 陜 ,右控 湖湘 ,而下瞰 京洛 ,三國(guó)所必爭(zhēng)?!?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游記·游廬山日記》:“路宛轉(zhuǎn)峯罅,下瞰絶澗諸峯,在 鐵船峯 旁,俱從澗底矗聳直上。”
峨眉
也寫作峨嵋、峩眉。山名。在 四川 峨眉縣 西南,因山勢(shì)逶迤,有山峰相對(duì)如蛾眉,故名。佛教稱為 光明山 ,道教稱為“虛靈洞天”、“靈陵太妙天”。其脈自 岷山 綿延而來(lái),突起為 大峨 、 中峨 、 小峨 三峰。頂部為玄武巖覆蓋,有 峨眉 寶光、 舍身崖 、 洗象池 、 龍門洞 等勝匚與 浙江 普陀山 、 安徽 九華山 、 山西 五臺(tái)山 并稱為我國(guó)佛教四大名山。又 山東 、 河南 、 安徽 、 福建 、 廣西 等省亦有形如蛾眉,以“峨眉”為名的山。
華岳
同“ 華岳 ”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河水四》:“ 華岳 本一山當(dāng) 河 , 河 水過(guò)而曲行, 河 神巨靈,手盪腳蹋,開而為兩,今掌足之跡仍存。”參見“ 華岳 ”。
高大的山?!抖Y記·中庸》:“今夫地一撮土之多,及其廣厚,載華岳而不重,振河海而不洩,萬(wàn)物載焉?!?陸德明 釋文:“華岳,戶化、戶瓜二反。本亦作‘山岳’?!?朱熹 集注:“華、藏,并去聲?!?/p>
指西岳 華山 。 晉 郭璞 《山海經(jīng)圖贊·華山》:“ 華岳 靈峻,削成四方,爰有神女,是挹玉漿。”
李衍名句,幸秦川上梓潼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分?jǐn)y處,相期痛飲,莫放酒杯慳。
- 上苑暮春好,煙雨正溟濛作者:姚述堯作品:水調(diào)歌頭(酴醿)
- 還須待致升平了,即往扁舟放五湖。作者:陸龜蒙作品:和襲美新秋即事次韻三首
- 徙倚含風(fēng)玉佩聲,何須聽作蕤賓鐵
- 但得團(tuán)欒長(zhǎng)似此,年年萸菊醉清樽作者:樓鑰作品:重陽(yáng)淳生日時(shí)年四十九矣
- 粥香餳白杏花天,省對(duì)流鶯坐綺筵。作者:李商隱作品:評(píng)事翁寄賜餳粥走筆為答
- 歸來(lái)不入府,卻走湖上宅。作者:蘇軾作品:自徑山回得呂察推詩(shī)用其韻招之宿湖上
- 冠蓋早朝星在樹,管弦春宴月當(dāng)花作者:傅若金作品:送張秀才北上時(shí)將赴海
- 弱腕隨橈起,纖腰向舸低。
- 西轅自茲異,東逝不可要
- 9盒子兒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