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祖珍《偈三十五首》:
諸人被十二時(shí)使,老僧使得十二時(shí)。
牧童嶺上一聲笛,驚起群鴉繞樹飛。
注釋參考
諸人
(1).眾人?!俄n非子·解老》:“人希見生象也,而得死象之骨,案其圖以想其生也,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?!薄读簳@傳》:“ 任昉 嘗得一篇缺簡書,文字零落,歷示諸人,莫能識者。”《紅樓夢》第二九回:“過了一日,至初三日,乃是 薛蟠 生日,家里擺酒唱戲,來請 賈 府諸人。”
(2).別人。 唐 谷神子 《博異志·崔玄微》:“諸人即奉求,余不奉求?!?元 楊暹 《西游記》第十一出:“諸人怕你吃,恁爺不怕你吃?!?/p>
十二時(shí)
(1).古時(shí)分一晝夜為十二時(shí),以干支為記?!蹲髠鳌ふ压迥辍?杜預(yù) 注有夜半、雞鳴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時(shí)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映、晡時(shí)、日入、黃昏、人定等名目,雖不立十二支之目,但已分十二時(shí)。至以十二支記時(shí),《南齊書·天文志》始有之。參閱 清 趙翼 《陔馀叢考·一日十二時(shí)始于漢》、 楊伯峻 《春秋左傳注·昭公五年》“十時(shí)”注。
(2).猶言一晝夜,全天。 唐 王維 《送楊長史赴果州》詩:“鳥道一千里,猿啼十二時(shí)。”《宋史·葛邲傳》:“十二時(shí)中,莫欺自己。”
(3).詞牌名。亦稱“ 十二時(shí)慢 ”。 宋 鼓吹四曲之一,雙調(diào)或三段,有平韻、仄韻兩調(diào),四體。又為《憶少年》的別名,雙調(diào)四六或四七字兩體。
(4).曲牌名。屬南曲商調(diào)。字?jǐn)?shù)與詞牌不同。用作引子。另南曲曲牌《尾聲》一般為十二板,故亦有《十二時(shí)》之稱。
老僧
(1).年老的和尚。 唐 韓愈 《與孟簡尚書書》:“ 潮州 時(shí),有一老僧號 大顛 ,頗聰明,識道理。” 宋 陸游 《夏夜泛舟書所見》詩:“山房猶復(fù)畏炎蒸,長掩柴門媿老僧?!?清 鄭燮 《題畫蘭二十一則》之七:“昔游 天目山 ,與老僧坐密室中,聞?dòng)奶m香,不知所出。”
(2).老和尚自稱。《警世通言·宋小官團(tuán)圓破氈笠》:“老僧與檀越又有一段因緣,愿投宅上為兒,以報(bào)蓋棺之德?!薄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熬邮浚愕判?,説兇得吉。你若果有山高水低,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?!?/p>
使得
使得 (shǐde) 能用;可以 usable 這個(gè)汽筒使得使不得 行得通;可行 workable 這個(gè)主意倒使得 某事物引起一定的結(jié)果 make 試圖使得每個(gè)人對此事清楚了解二時(shí)
(1).猶兩季。《漢書·匈奴傳下》:“近不過旬月之役,遠(yuǎn)不離二時(shí)之勞?!?顏師古 注:“離,歷也。三月為一時(shí)?!?/p>
(2).指一天內(nèi)的兩段時(shí)間?!蛾悤ば煨⒖藗鳌罚骸懊咳斩r(shí)講,旦講佛經(jīng),晚講《禮》、《傳》,道俗受業(yè)者數(shù)百人。” 唐 鮑溶 《長安言懷》詩:“殷殷生念厚,戚戚勞者多。二時(shí)晝夜等,百歲詎幾何!”
釋祖珍名句,偈三十五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