犦矟
詞典解釋
亦作“ 犦槊 ”。古代儀仗之一種。刻有犦牛形,以示威武。 唐 楊巨源 《和田仆射子弟榮拜金吾》:“五侯恩澤不同年,叔姪朱門犦矟連?!?宋 龐元英 《文昌雜錄》卷二:“禮官曰:‘犦矟,棒也?!?a href="/hycd/h/h264855.htm" target="_blank">黃金涂末,執(zhí)之以扈蹕……犦矟末刻牛,以黃金飾之?!?宋 趙彥衛(wèi) 《云麓漫鈔》卷十二:“三歲則又合祭天地於南郊,備六引勘箭雞竿肆眚,列八寶犦槊象引犒賞諸軍,皆后世之制?!?宋 程大昌 《演繁露·犦槊》:“予按《爾雅》:‘犦牛,犎牛也?!双F抵觸百獸,無(wú)敢當(dāng)者。故金吾仗刻犦牛於槊首,以碧油囊籠之……今金吾仗以犦槊為第一隊(duì),則是犦槊云者,刻犎牛於槊首也?!?a href="/hycd/c/c57860.htm" target="_blank">參閱《文獻(xiàn)通考·王禮十三》。
- 四海誠(chéng)齋老,千年百卷詩(shī)——— 王邁山中讀誠(chéng)齋詩(shī)
- 使君綺席誰(shuí)同樂,莫遣燈花照鬢華——— 晁說(shuō)之癸未歲余與開封解安行同知定州外縣赴二帥上
- 闔門煙靄外,地闊水城高——— 釋斯植送人游吳
- 襦袴勝夸今日富,春秋欣見有年書——— 林宗放次宣州太守韻
- 至于游俱忘,公與道獨(dú)全——— 袁說(shuō)友至游堂二首
- 燭與人相似,通宵遽白煎——— 潘求仁詠燭寄人
- 自今已后知人意,一日須來(lái)一百回——— 杜甫三絕句
- 蟄龍三冬臥,老鶴萬(wàn)里心。——— 杜甫遣興五首
- 廣陌應(yīng)翻浪,貧居恐作湫。——— 姚合酬任疇協(xié)律夏中苦雨見寄
- 才信傾城是真語(yǔ),直教涂地始甘心——— 溫庭筠馬嵬佛寺